登录 | 注册
中华侯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侯氏论坛 >> 家谱分支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盂县侯氏与理学渊源 已阅:8321 / 回复:14(楼主)

盂县侯氏与理学渊源  


--2006-11-14 山西日报

盂县自古称文献名邦,以山河美固,钟灵毓秀,奇杰英才,代不乏人。唐宋之际,盂县侯氏,儒学登科,德才彰显。侯氏之女以家学培育二程,教之以道,至于成立。二程之学由此而兴。

边将妻侯氏

唐武宗会昌(841年———846年)中,盂县侯氏因其夫张睽戍边10余年未归,自绣回文诗一首诣阙献诗,武宗览诗而龙颜大悦,特赐宫绢三百匹以示恩宠,并特准侯氏夫张睽还乡。此一胜事传为千载美谈,才女之名遂彪炳史册。《全唐诗》十一函,十分册有侯氏诗一首。题为《绣龟形诗》,诗云:“睽离已是十秋强,对镜那堪重理妆。闻雁几回修尺素,见霜先为制衣裳。开箱叠练先垂泪,拂杵调砧更断肠。绣作龟形献天子,愿教征客早还乡。”诗题下小字注:“揆(一作睽)为边将,防戎十余年未归。侯为回文诗绣作龟形,诣阙上之。武宗览诗,敕揆还乡,并赐侯绢三百匹。”此诗最初取材于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太平广记》一书。《太平广记·才妇》据《抒情诗》收录该诗,并有“敕赐绢三百匹,以彰才美”之语。该诗并见于宋计有功《唐诗纪事》一书。清乾隆《山西志辑要·盂县·列女》:“唐张睽妻侯氏,会昌中,睽戌边十年,氏绣回文诗作龟形,诣阙献之,睽得归。”我们由此知这位名噪一时的唐代才女为盂县人。再考侯氏,知盂县侯氏出自盂县上文村。侯氏早期世次不得而知,但由此可以确认,盂县侯氏早在唐代晚期便形成一方名门望族。光绪《山西通志·仕实录三》:“侯道济,盂人。祖元,父嵩,皆以武勇闻。道济始以儒学登科,任丹徒令。赠比部员外郎。子可,孙仲良,著书为世名儒,悉道济家教云。”



作者:220.172.219.* (2007/8/12 23:49:32)   回复此贴
  回复:盂县侯氏与理学渊源 第 1 楼

二道学始祖二程之母侯氏

“程朱理学”为宋朝著名学派之一,亦可称为中国古代著名学派之一。程颢,程颐二人是这一学说的创始者,世称“二程”。二程学说与其母侯氏言传身教有关。清光绪《山西通志·列女录·贤淑》:“侯氏,二程之母也,封上谷郡君。牗侯氏牘幼聪悟过人,好读史书而不为词章,见世之妇女以文章书签传于人者,深以为非。父丹徒君牗侯道济牘爱之过于子,以政事问之,雅合其意。年十九归河南程大中牗二程父,名程垧牘,相敬如宾,虽小事必秉命大中。凡有怒多为宽解,惟诸儿有过则不掩也。二程才数岁,行而踣,必将责之曰:‘汝若安徐,宁至踣耶牎’常食絮羹,亦呵止曰:‘幼求称欲,长当如何牎’虽使令辈不得以恶言相加之。故程氏兄弟平生饮食衣服无所择,不以詈言及人。要以教之使然也。盂县。”清乾隆《山西志辑要·列女》亦有大致相同的记载。

程母侯氏也是一位能诗的才女,其夫程垧尝远出河朔,夜闻鸣雁,侯氏感而诗曰:“何处惊飞起?雍雍过草堂。早是愁无寐,忽闻意转伤。良人沙塞外,羁妾守空房。欲寄回文信,谁能付汝将?”侯氏好读史书,识见高远,“见奸邪逆乱之事,常掩卷愤叹;见忠孝节义之士,则钦羡不已。”尤赞赏唐太宗得御戎之道,有英雄之气。其弟侯可,号称名儒,也自愧其史才不如姐姐。

考侯氏成名,与其父侯道济有关。光绪《山西通志·侯道济传》有“子可,孙仲良,著书为世名儒,悉道济家教云。”二程母侯氏:“父丹徒君爱之过于子,以政事问之,雅合其意。”等语。均可说明二程母侯氏得才学及美德源于其父侯道济。

二位才女,一唐一宋,同出一门。唐朝侯氏诣阙献诗,皇帝赐绢并彰显其才美。宋朝侯氏秉承父教,教子有方,母随子贵,皇帝宠赐上谷郡君。侯氏二才女可谓风流千古。


作者:220.172.219.* (2007/8/12 23:51:10)   回复此贴
  回复:盂县侯氏与理学渊源 第 2 楼

盂县侯氏之家世

据程颐为母亲侯氏所撰《上谷郡君家传》中记载:“先妣夫人姓侯氏,太原盂县人,行第二。世为河东大姓。”但其家世只能追溯到侯氏的曾祖父侯元和祖父侯詗。侯元父子以武勇闻名,五代时期为刘知远部将,镇守盂县乌河川,以控寇盗之乱。侯詗之子侯道济生活在北宋盛世,始弃武以儒学登科,为润州丹徒县令,赠尚书比部员外郎。

侯道济生程母侯氏和侯可,姐弟俩也继承了侯氏家学和家风。侯氏于宋景德元年(1004年)出生在太原,“自幼好读书史,博知古今”。其父常感叹:“恨汝非男子”。年十九,嫁程垧。其生子六人,四子早夭,只存程颢,程颐。皇祜四年(1052),侯氏病逝于江宁,始封寿安县君,追封上谷郡君。

侯可,字无可。少时倜傥不羁,以气节自喜。成年后,他尽弃前好,而笃志为学,博览群书,贯涉万类。“若礼之制度,乐之形声,诗之比兴,易之象数,天文地理,阴阳气运,医药算数之学,无不究其渊源”。侯可最精西北地理,谈到当地山川道路、郡县部族,无不备具。在当时对西夏战争中,他受韩琦之邀赴西北参与戍边。其间,他开渭源地八千顷,图谋恢复郑国渠等古代水利工程,与当地戎人主动和解,为西北稳定做出了贡献。程颐在《闻舅氏侯无可应辟南征诗》中盛称其才能:“人称孔子生关西,宏才未得天下宰,良谋且作军中师”。侯可晚年仍深究理学,就学者众多,“故自陕而西,多宗先生之学”。宋元丰二年(1079年),侯可病逝,葬于华阴县保德乡。

侯可之子为侯仲良,字师圣,是二程的表弟。他在家学影响下,潜心理学,先后拜周敦颐、程颢、程颐为师,受到当时理学家胡安国等人的敬重。据《宋史》记载,侯仲良对二程之学推崇备至,“言必称二程先生”,并说:“吾以为志在天下,视不义富贵如浮云者,二程先生而已”。他一生论讲经述,通贯不穷,晚年却贫病而死。遗有著述《论语说》和《雅言》。《雅言》是侯仲良记载二程事迹和学说思想的重要著作,后人出于对侯仲良的崇敬,尊称他为“侯子”,故其书又称《侯子雅言》。我们熟知的杨时“程门立雪”和朱光庭“坐沐春风”的成语故事,就是由这部书记载流传下来的。


作者:220.172.219.* (2007/8/12 23:51:45)   回复此贴
  回复:盂县侯氏与理学渊源 第 3 楼

上文、兴道、程子岩

侯氏故里在今盂县西烟镇上文村,相传原名尚文,其地名含义显然和当地崇尚文化的风气有关。侯道济一族早在宋代已经迁居华阴,侯家的历史自然也淡出了村民们的记忆。现村中只有张、周两大姓,其中张姓称上文村是唐代大将张士贵的故乡,不少地方人士也深信不疑,但《新唐书·张士贵传》明确记载,张为“虢州卢氏人”,和盂县并无瓜葛。这倒使我们想到唐代绣龟形诗人侯氏的丈夫张睽,是否应为边将张睽的故乡?地方文献记载,上文村张氏后裔十三世中有34人登科进士,这不能不说是上文村地域文化的钟灵之德。

程子岩在盂县兴道村东北1公里处的岩凹尖。山间有一座宽15米,高9米,进深7米的石窟,原为东魏礼乐寺遗址。古“礼”字类似“丰”,故当地人又误称丰乐寺。宋代,程颢、程颐来盂县省亲讲学于此,后人因称为“程子岩”。岩洞正中为“宋大儒程夫子讲道处”碑一通,碑额“兴起斯文”,其典出自《宋史·程颢传》:“以兴起斯文为己任。”这也是盂县作为“理学渊源”,为理学的形成提供文化养分的最好注释。

程子岩下的兴道村即以此地为“道学所兴”而得名。兴起斯文的地方自然会养育出更多优秀的人才。据教育史专家统计,近千年来,孟县所产生的进士人数居全省各县前列,是名副其实的进士之乡,文化之乡。从这一点反映出宋代的兴起斯文对后来盂县文风的浸润。

二程理学作为封建社会的文化正宗和社会原则,对维护近千年的社会秩序,对于每个中国人的行为观念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对于中华民族注重节气、注重道德、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形成是有进步意义的。二程思想中执着于人格思想与道德信仰的精神形成离不开侯氏家族学风的熏陶,也离不开盂县地域文化的滋养。

谢鸿喜 马晓东 李钊


编辑:赵芳


作者:220.172.219.* (2007/8/12 23:52:27)   回复此贴
  回复:盂县侯氏与理学渊源 第 4 楼

“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个典故讲的宋朝的杨时,为了见名士程颐而在他家门前冒雪等待的故事。
   关于游酢、杨时立雪于程门一事,最早见于侯仲良《侯子杂言》。侯仲良是程颐的内弟,他的记录当系亲闻,是所谓“第一手资料”或“原始纪录”。《侯子杂言》今已散佚,不可见矣。专门收集程颢、程颐兄弟言论的《二程语录》,引有侯氏所记数条。卷十七所引一条,即“程门立雪”之最初资料:
   游、杨初见伊川(程颐),伊川瞑目而坐,二子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
  此条在专门收集朱熹言论的《朱子语类》中也有引用。《宋史·杨时传》的记载,应该就是根据《侯子杂言》而来的。宋史的原文跟侯氏的记载差不多,说游、杨二人到了程宅,“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据《明道先生年谱》,此事发生在元丰四年(1081年),时程颐50岁,杨时48岁。一个48岁,并在学业上已经有了不少建树,而且在社会上也有了一定的地位和声誉的人,竟然如此谦虚恭谨地向只比自己大两三岁的人拜师求道,也确实令人感动。“程门立雪”的故事能够流传下来,并且成为一个著名的典故。


作者:220.172.209.* (2007/8/30 8:49:48)   回复此贴
  回复:盂县侯氏与理学渊源 第 5 楼

侯可

    侯可字无可,华州华阴人。少倜傥不羁,以气节自许。既壮,尽易前好,笃志为学。随计①入京,里中醵金赆行②。比还,悉散其余与同举者,曰:“此金,乡里所以资应诏者也,不可以为他利。”且行,闻乡人病,念曰:“吾归,则彼死矣!”遂留不去。病者愈,辍己马载之,徒步而归。
      孙沔征侬徭,请参军事,奏功得官,知巴州化城县。巴俗尚鬼而废医,唯巫言是用,娶妇必责财,贫人女至老不得嫁,可为约束,立制度,违者有罪,几变其习。再调华原主簿。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岁责其租。可晨驰至富家,发椟出券归其主。郡吏赵至诚贪狡凶横,持守以下短长,前后莫能去。可暴其罪,荷枷置狱,言于大府诛之,闻者快服。
      签书仪州判官。西夏寇边,使者使可按视,即以数十骑涉夏境,猝与之遇,亟分其骑为三四,令之曰:“建尔旗帜,旋山徐行。”夏人循环间见,疑以为诱骑不敢击。韩畸镇长安,荐知泾阳县。说渭源羌酋输地八千顷,因城熟羊③以抚之。琦上其功。
      可轻财乐义,急人之急,忧人之忧。与田颜为友。颜病重,千里求医,未归而颜死,目不瞑。人曰“其待侯君乎?”且殓而可至,拊之乃瞑。颜无子,不克葬,可辛勤百营,鬻衣相役,卒葬之。方天寒,单衣以居,有馈白金者,顾颜之妹处室,举以佐其奁具。一日自远归,家以窭告,适友人郭行扣门曰“吾父病,医邀钱百千,卖吾庐而不售。”可恻然,计橐中装④略当其数,尽与之。关中称其贤。 (选自《宋史·列传》)

注:①计:计吏,考察官吏的官员。②醵:聚集钱财;赆:临行时赠送礼物。③熟羊:地名。④橐中装:指珠玉之类的财物。


作者:220.172.209.* (2007/8/30 9:20:58)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14 每页5条 当前1/3页 [1] [2] [3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28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28)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侯氏论坛  执行时间:8,164.1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侯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