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侯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侯氏论坛 >> 家谱分支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回复:盂县侯氏与理学渊源 第 6 楼

参考译文:

侯可字无可,华州华阴人。小时候行为放荡不拘束,自以为很有气节。长大后改变了以前的做法,立志求学。跟随计吏进京,乡亲们聚集钱财赠送他并为之送行。等到回来的时候,他把剩余的钱全分给其他同举者,说:“这钱,是乡亲们用来资助入京应诏的人,不可以做别的事。”他将要走时听说乡人生病了,想到:“我回去了,那么他就可能死掉啊!”于是留下来不走,照顾病人。等病人病好了,就用自己的马来载病人,自己徒步回去了。

孙沔征伐侬谣时,侯可请求参与军事,被表奏有功得到了官职,做巴州化城的知县,巴地的风俗崇尚鬼神而废弃医术,只听从巫师的话来治病,娶媳妇必要索取钱财,穷人家的女儿至老也不能出嫁,侯可订立规约制度,判违反者有罪,基本地改变了当地的不良风俗。后来调任华原主簿,有的富人在田籍上并没有登记他们的土地数量,却让别人抵押田契给他达上万亩。侯可责令他们交齐一年的租税。他一早就骑马直奔富人家,打开木匣拿出田契归还给它的主人。郡吏赵至诚贪婪狡猾凶狠残暴,把持下属的短处,身边的人对他无可奈何,侯可暴露他的罪行,将其带枷押入狱中,向州官言明判其死罪,听到的人无不感到快慰、佩服。

他做仪州判官时,正值西夏侵犯边关,使者派侯可巡视,侯可立即带领数十骑到了边境,突然与夏人相遇,他急忙把他的骑兵分为三四支,命令他们说:“竖起你们的旗帜,围绕着山慢慢地走。”夏人围着山转着走,偶尔看到侯可的零星部队,怀疑是侯可的诱敌之兵而不敢攻击。韩琦镇守长安,推荐侯可做泾阳县知县。又说服羌人首领献纳土地八千顷,并筑熟羊城来安抚他们,韩琦上报了他的功绩。

侯可轻财乐义,把别人的急事当作自己的急事,把别人的忧愁当作自己的忧愁。他和田颇是好友。田颜病重,不远千里来求医,还没回归就死去了,死后眼睛也没闭上,有人说:“大概是在等候君吧?”将要装殓的时候,侯可到了。他用手抚摸好友,他才闭上了眼睛。田颜汾有子女,不能够下葬,侯可辛辛苦苦多方谋划,卖衣做活,最终埋葬了他。正值天冷,侯可穿着单衣过活,有人赠送给他白金,他就用白金为朋友未出嫁的妹妹置办嫁妆。

一天他从远方归来,家人把家中的团境告诉了他,适逢友人郭行敲他家的门说:“我的父亲生病,医生索要百千钱,卖了我家的房子也凑不够这钱。”侯可显出怜悯同情的样子,计算自己的财物大致和那数目相当,全给了他。关中地区的人们都称赞他贤能。


作者:220.172.209.* (2007/8/30 9:23:42)   回复此贴
  回复:盂县侯氏与理学渊源 第 7 楼

侯道济一门书香家 重气节理学传后世

大宋盂县上文村。
侯氏门庭。
“庭帐长驻三春景,海屋平添百岁筹”。一副祝寿的楹联赫然注目。
今天是曾任润州丹徒县令、赠比部员外郎当今知名人士侯道济的期頣大寿之日,来往宾朋,纷纷前来。参加盛宴的有惠政于民的宋太师潘美之重孙光禄卿潘凤,有著作郎、右正言、中奉大夫、秘书监正张巍,还有右监门卫大将军慕容德琛等官吏鸿儒。
入席。
有一宾客端起酒杯高声说道:“诸位,今天是老大爷寿诞之日,‘蓬莱盘进长生果,玳瑁筵开百岁觞’,这侯氏家族可是出了一辈又一辈的栋梁英才呀,侯老大爷的公子侯可大人,还有侯可夫人的令郎侯仲良,这可都是盖世的英豪志士,当今的贤官良吏,彪炳千秋,一门书香,我提议,就请他们的幕僚、随从,或是有知情者,当着众位宾朋的面,把他们的功绩给大家讲一讲。我知道,侯老大爷的祖父侯元,父侯暠,皆以武勇闻名,先世于北汉时,赐田土于本县西境的乌河川,经度边事,以防寇盗。那么,这侯可大人的事迹也该表上一表了,不知诸位以为如何啊?”
侯可也是七十多岁的人了,他摇了摇头说:“不可!不可!我又什么功劳于国家呢?要说,我得先说一说我的姐姐。我姐姐自幼聪慧过人,女工之事无所不能。好读书史,博知古今。”
这侯氏十九岁嫁与宋太中大夫程珦,夫妻相敬如宾。德容之盛,内外亲戚无不敬爱。程珦赖其内助,礼敬尤至。而侯氏则谦顺自牧,虽小事未尝专断,必禀而后行。侯氏仁慈宽厚,抚爱诸庶,不异己出。治家有法,不严而整,她从不喜笞朴奴婢。程珦凡有所怒,必为之宽解。唯诸儿有过则不加掩饰。她常说:“子之所以不肖者,由母蔽其过而父不知也。”侯氏生程颢、程頣二子,爱慈之至。然好他们的教育从不放松。程頣在其所撰《上谷郡君家传》中言道:“頣兄弟平生于饮食衣服无所择,不能晋言骂人,非天性也,教使之然也。”与人争忿,虽直不右,她说:“患其不能屈,不患其不能伸”。所居之处邻妇里姥皆愿为之用,虽劳不怨,侯氏安于贫约,服用俭素。好文而不为辞章,平生所为诗不过三、二篇。在历阳(今安徽和县)时,程珦觐亲河朔。侯氏夜闻啼雁,曾写诗曰:“何处惊飞起,雍雍过草堂。早是愁无寐,忽闻意转伤。良人沙塞外,羁妾守空房。欲寄回文信,谁能付汝将。”读史遇奸邪逆乱之事,常掩卷愤叹;见忠孝节义之举,则钦慕不已。她称“唐太宗的御戎之道,是其识虑高远,有英雄之气。”
侯氏自幼多病,随从程珦官居岭外时,因餐风露宿,身患瘴疠。及北归,途中病情加重,不久遂卒,享年四十九岁。始封寿安县君,追封上谷郡君。
侯可的话刚刚说完,这曾经跟随他多年的幕僚,曾任晋阳学正的李生上前说道:“诸位,我也退任乡里,我给诸君讲一讲侯大人所经历的一段别人并不知道的轶闻。咱们侯大人呀,青少年时倜傥不羁,常以气节自许,成年之后,孜孜以求,博览群书,声名匹驰。他早年参加安抚使孙沔征讨大军,战绩卓著,授以武官,后又改成文职,调到官州化成县当县令。”

作者:220.172.209.* (2007/8/30 9:28:48)   回复此贴
  回复:盂县侯氏与理学渊源 第 8 楼

侯道济一门书香家 重气节理学传后世

(续前)

人们眼前出现了一个画面——
吹吹打打的乐队在山路上行进,后面是有几十个人抬着大木箱的浩荡队伍。姑娘戴着极为贵重的金银首饰,在新婚之日里,她高兴极了。
一所草屋里人贫家姑娘正垂头丧气,因为没有陪嫁的物品,她愁眉不展。
侯可拍着公堂上的桌子,怒声说道:“咱这巴州也怪,习俗尚鬼,唯巫言是听。姑娘出嫁必有厚物陪之。穷人家的闺女没有陪物,就嫁不出去。我们山西,正好是反而。必须女婿家出资,施以重礼,才能娶了媳妇。巴州这个风俗必须破除。这些巫婆到处借鬼的名义骗钱,索取女方的钱财充为已有,这成什么礼习?从今日起,此习俗一律禁止,如有再行此等愚事,本官定责不饶。”他诲以义理,严其禁戒,订立制度,巴州民俗遂改。侯可后调至耀州华原主簿。
人们又看到另一个画面——
侯可身穿便服,深入农家了解郡吏赵至诚贪狡凶横,持郡吏短长而奸利的罪行。
一老农道:“老爷,谁能奈何了赵大人?前后几任一上台就想替老百姓说说话,整一整这个无法无天的赵至诚,可是人家不知有什么手段,不等三天,大事化小事,小事化成零,这赵大人越发气势嚣张,我看老爷你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混上些日子,一溜了之,何必自找麻烦?”
又一老妪说道:“不要别我老头胡说,那赵大人有权有势,大把大把的钱多着呢,可不敢惹动是非呀。”
侯可掌握了赵至诚的大量罪证,便派捕快把他抓起。
赵至诚立而不跪,笑着说:“你不才是个芝麻大的小官?老爷我上头有比你更大几倍的官,你赶快放了我,如不然,量你也不敢动我一根毫毛!”
侯可一拍惊堂木:“大胆狂徒,你在本县为非作歹,抢劫财物,欺兄霸嫂,还强占人家的良田水地,这还不算,你公然打着郡吏官家的旗号,强行摊派老百姓的银两,从中贪污,欺上瞒下,坏事做绝。今天不拿你开刀,你也不知马王爷长着几只眼!”他摘下乌纱帽,命令把赵至绑赴十字街头,单等炮响,就要开刀。
“刀下留人!”有快骑手执上司的令箭,不准侯可亲自办理此案,郡吏官属自有上司处置,侯可也有点犹豫。正在这节骨眼上,几百号看热闹的百姓,一齐喊了起来:“快把土霸杀了,才能解我百姓之恨!”
这时侯可大声喝道:“杀!”
砍刀挥动,赵至诚人头落地,场上人声鼎沸,齐声欢呼。
侯可并没有被撤职,相反,上司认定赵至诚作恶多端,早应铲锄,侯可顺从人愿,斩除一霸,深得人心,还升任他仪州军事判官,时值西夏入侵,侯可即亲领数十骑驰涉西夏境内,分兵破敌。后又调任泾阳县令、殿中丞、阶宣奉郎、勋骑都尉。
侯可平生以勤学新民为已任,博闻强记,贯涉万类。如礼之制度,乐之形声,诗之比兴,易之象数,天文地理,阴阳气运,医药算数之学,无不究其渊源。
李生最后又补充了几句:“诸位,侯大人待人纯诚,安贫守约,轻财乐义,急人之急,忧人之忧。我的老母身体欠佳,还多亏侯大人慷慨解囊相助。仡大人又是大理学家程颢、程頣之舅父,足见大人之性惟其清风与山无穷呀。”
李生想了想,又在席的末卒上推出一个年轻后生来,他便是侯可之子,与和颢、程頣为中表弟兄,拜周敦頣先生为师的侯仲良。
李生笑道:“这侯仲良少承祖训,博览群书,后游荆门,受到大学者胡安国的器重,说他自荆门遣卒甲马之中,脱身相就于漳水之滨,今已两年,其安于羁苦,守节不移,固所有未。侯公子著的《侯子雅言》、《论语说》诸书行世,真不容易啊。”
大家听了这些活脱脱的真实故事,都对侯道济一门的品德倍加尊敬。
侯道济百岁寿诞,一律不受重礼,无非为寿桃、寿面、寿饼、寿糕之类的食品,便宴相待,平平淡淡,正如人们所说:“少年人须有老成之识见,老成人须有少年之襟怀,”侯道济哈哈大笑起来说道:“承蒙诸君捧场,不胜荣幸。老夫愿松下听琴,月下听箫,山中听焚呗,觉耳中别有不同,值太平世,生湖山郡,官长廉静,家道略宽,妇贤子孝,人生如此,可谓全福矣。”
正是:山翠入帘消宿酒 松花拤椀试新茶

注:三无: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
九有:即九州,指冀、豫、雍、扬、衮、徐、梁、青、荆。


作者:220.172.209.* (2007/8/30 9:30:21)   回复此贴
  回复:盂县侯氏与理学渊源 第 9 楼

程  子  岩

马 玉 亮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来讲讲程子岩。被当地人称为岩凹庙的程子岩,掩映在盂县苌池镇东兴道村东北的岩凹山那葳蕤的灌木丛中。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岩洞,岁月的风雨,早已将洞中那座森严的寺庙变为一片废墟,而我们为什么还要关注这么个岩洞呢?用唐代诗人刘禹锡《陋室铭》中的话来说,就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别看这么个普普通通的岩洞,它曾经是程朱理学的奠基者、宋大儒程颢、程颐的讲道处。900年的历史尘埃,可以泯灭许许多多的恩怨情仇、是是非非,但是,那抑扬顿挫的铿锵声音,那承前启后的睿智思维,并没有苍老在北宋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那个萧瑟的秋天里。

在中国思想史上,宋代是中国古代经学发展的最重要时期。程朱理学的奠基者,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直保持思想统治地位的新儒学体系的建构者,在森严的孔庙里占着二席之地的程颢、程颐,为什么会来盂县这么个偏僻、封闭的地方?为什么会在那么一个普通的岩洞里“传道、授业、解惑”?他们是什么时候来这里讲学传道的?他们和盂县又有什么关系?下面,我就试着解开这些谜底。

一、源头活水

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有一首七绝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我们把儒家学说比喻为一条浩荡的大河,那么,它的发源地,它的源头活水是在哪儿呢?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很特殊的时期。期间,骊山上的袅袅烽烟再也召唤不来勤王的辚辚兵车(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申侯勾结犬戎、吕攻镐京,周幽王举烽火,诸侯“亦不至”);周天子的铠铠金甲也已挡不住诸侯骁将的狼牙战箭(公元前707年,周桓公率周、陈、蔡、虢、卫联军伐郑,被郑庄公率军击败,郑将射中王肩);数以百计的称孤道寡者或励精图治、开疆拓土、称王称霸,或苟安一隅、醉生梦死、荒淫无道;几十顶王冠在腥风血雨的内部倾轧中坠地;近百个国家社稷在尔虞我诈的兼并竞争中上演了亡国的惨剧(仇犹国的灭亡就是其中之一)……政治上的多元化格局;近五百多场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社会的剧烈变革;士大夫阶层的形成;大大小小的野心家、政治家寻求最犀利的思想武器以治国安邦或钩心斗角的求贤若渴;较少采用政治手段制约不同政见者的宽松环境,为中华民族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那是怎样令人振奋、令人神往的情景啊!一个民族的思维天空里,竞相升腾起那么多光辉灿烂的星座,熠(yi)熠生辉,竞放异彩(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以孙武子为代表的兵家、以公孙龙为代表的名家、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以许行为代表的农家、以苏秦、张仪为代表的纵横家、以吕不韦为代表的杂家等,学派林立,这是真正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比我们现在的百家讲坛热闹多了)。这在世界思想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当那位骑着青牛貌不惊人的老先生——老子应函谷关令尹喜之请写下《道德经》五千言时,被孔子誉为见首不见尾的思想“神龙”,为我们留下了道家的经典,创立了以道为核心,包括本体论、辩证法、认识论和人生哲学等内容的系统的哲学思想体系(也有论家认为,《老子》一书是战国以后的著作,现在通行的版本,是后汉完成的,有河上公注本、王弼注本。1973年从马王堆汉墓发掘出两种《老子》古抄本,据推断是前汉前期的作品)。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dan)。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今河南鹿邑东)。曾任周朝守藏吏(国家图书馆馆长)。孔子曾问礼于他。后见周室衰微,遂归隐。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本体,“先天地生”,“可以为天下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变化发展最后又归宿为道。两千多年后,德国美丽的莱茵河畔一幢哥特式建筑里,一位金发碧眼西装革履的教授重复了同样的观点,只不过在语言表述中将“道”换成“绝对观念”,很风光了几十年,直到现在仍然被奉为德国古典哲学的旗手。但是,从涵义的深邃和广博而言,老子“道”的概念无疑要高明许多。直接继承和发展老子道家思想的杰出代表是穷居陋巷的宋国蒙邑人庄周,他以汪洋恣肆的优美文笔将天马行空般的想像哲理化,将老子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老庄“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虽然在汉朝初年生民休养生息的几十年间昙花一现过,但是,道家思想对哲学、政治、军事、宗教、医学乃至文学艺术的影响,搏大而深远,被誉为中国思想文化之根。


作者:220.172.214.* (2007/10/4 9:01:00)   回复此贴
  回复:盂县侯氏与理学渊源 第 10 楼

在信奉多神教的中国,超凡入圣者比比皆是,孔子就是其中的一位。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鲁国陬邑(山东曲阜)人,少时“多做鄙事”做过“委吏”(仓库会计)、“乘田”(管畜牧小吏),后任鲁国中都宰、司空、大司寇,五十岁时由大司寇摄行相事三月。后周游列国。六十八岁返鲁,整理文化典籍,删《诗》、《书》,定《礼》、《乐》,作《春秋》。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孔子被历代帝王将相捧到至高无上的地位。不仅在山东曲阜建起庄严宏伟的宝殿,而且,在全国各地还建起许多文庙,祭祀这位孔圣人。在明清及旧中国的数百年间,入庠者都要顶礼膜拜这位大成至圣先师。而在“五四”时期,特别是“文革”时期,政治风浪波涛汹涌,众口铄金,以评法批儒达到极至,九州四海一片口诛笔伐孔老二之声,孔子一下子由天上掉到十八层地狱,成了牛鬼蛇神。如果我们不带任何政治偏见,既洗去涂在其脸上的金粉,又涤去其身上的污泥浊水,就必然会为2500多年前这位伟人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他精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能射天上飞的鸟,能钓水中游的鱼;由大司寇代理国相后也曾沾沾自喜;向齐太师学韶乐会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为推行其政见还走过漂亮女人的门子;听郑国人说他象“丧家之犬”不愠不恼,反而幽默地说“然哉,然哉”……这才是历史上真实的孔子。他还是一位敢将情歌“关雎”篇编为《诗经》首篇、击磬鼓琴为305首《风》、《雅》、《颂》谱曲弦歌的音乐大师,一位周游列国受尽磨难、授徒讲学诲人不倦、培养了“贤人七十、弟子三千”的万世师表,一位暮年学而不厌、从浩繁的夏、商、周三代典籍中编选《诗》、《书》、《礼》、《乐》、《易》、《春秋》儒家六经以垂世立教的思想大家。

孔子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超越时空,以人为本,以和为贵,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已经为两千多年的社会历史所证实。作为中国古代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影响了我们民族的个性,对现在和未来中国的发展仍然有着不容置疑的作用。孟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传人,他提出的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和“仁政”学说,丰富和发展了孔子思想,被称为“孔孟之道”。这位幼年爱玩屠猪宰羊游戏的孟轲,在一双女性的手的精心扶掖下终于登上了“亚圣”的宝座。

秦统一六国,崇尚法家,焚书坑儒,把法家夸大君权的一面发挥到极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是,汉代儒学被董仲舒导向神学,形形色色的神灵崇拜和等级规范支配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寻章摘句,皓首穷经成为士子求仕的唯一途径,儒学在死胡同中停滞千年。


作者:220.172.214.* (2007/10/4 9:01:39)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14 每页5条 当前2/3页 [1] [2] [3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56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56)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侯氏论坛  执行时间:857.4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侯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