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侯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侯氏论坛 >> 姓氏人物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国子司业----侯果 已阅:7874 / 回复:11(楼主)

侯果,见于李鼎祚《周易集解》,其生平不详。据清人马国翰考证,侯果即侯行果。马氏云:“果名于史志无考,惟《唐书.儒学列传.褚无量传》云:‘始,无量与马怀素为待读,后秘书少监康子元、国子博十侯行果亦践其选。’意侯行果即侯果,唐人多以字行,果名而行其字也。”(《玉函山房辑佚书》)关于侯行果,《新唐书》有记载,该书《儒学下.侯行果传》云:“行果者,上谷人,历国子司业,待皇太子读。卒,赠庆王傅。始行果、会真长乐、冯朝隐同进讲,朝隐能推索《老》、《庄》秘义,会真亦善《老子》,每启篇,先薰盥乃读。帝曰:‘我欲更求善易者,然无贤行果。’”又《儒学下.康子元传》云:“元初,诏中书令张说举能治《易》、《老》、《庄》者,集直学士侯行果荐子元及平阳敬会真于说, ……子元擢累秘书少监、会真四门博士,俄皆兼集贤诗讲学士。玄宗将东之太山,说引子元、行果、徐坚、韦绥商裁封禅仪。”从以上记载看,侯行果既是一位深受朝廷器重的官员,又是一位与冯朝隐、会真齐名的当朝大学者,尤精于易学,否则朝廷不会启用他举荐善《易》者。
    侯果的著作已失。其易注主要散见于李鼎祚《周易集解》中。清儒马国翰据李氏《周易集解》所引易注,辑《周易侯氏注》三卷,收入《玉函山房辑佚书》中。黄奭除了辑《周易集解》所引易注外,还参照宋代郑刚中《周易窥余》、李衡《周易义海撮要》、朱震《汉上易传》,元代吴澄《易纂言》,明代魏睿 《易义古象通》、熊过《周易象旨决录》等书所引易注,辑成《侯果易注》一册,收入《黄氏逸书考》中。 ……他在注《易》时,许多地方取郑学,兼参荀虞之学。 ……侯氏易学除了主象数易学外,还有义理之倾向。 ……单就象数易学而言,虽然侯氏的思想及其运用还没有超出前人的研究成果,也就是说他的象数易学无法与汉儒相提并论,但是在唐代却举足轻重。因为唐代以孔颖达注疏的王弼易为官学,明经取士,皆尊为圭臬,士子皆谨守官书,莫敢有异议。在这种情况下,侯氏敢于取象数注《易》,极为可贵,正因为如此,他成为唐代象数易学代表显赫于当时。关于这一点从唐李鼎祚《周易集解》中可以得到证明。李氏在此书中集汉唐易四十家,其中集侯果易百余节,从数量言之,在四十家中居第四位,这说明了他的象数易学在易学史上、尤其是在唐代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220.172.214.* (2007/8/14 11:04:01)   回复此贴
  回复:国子司业----侯果 第 1 楼

“开元十八学士”

开元年间,唐玄宗在长安上阳宫食象亭,下诏以张说、徐坚、贺知章、赵冬曦、冯朝隐、康子元、侯行果、韦述、敬会真、赵玄默、毋啖、吕向、咸廙业、李子钊、东方颢、陆去泰、余钦、孙季良为十八学士,并命董萼画像,御制赞,此乃千秋翰苑盛事。清代瓷器上的《十八学士图》,即源于此。


作者:220.172.210.* (2007/8/16 14:07:25)   回复此贴
  回复:国子司业----侯果 第 2 楼

侯氏:姓氏典故

  蜺龙节度(1);松鹤仙郎(2) 。

注释:1、唐代节度使侯弘实的事典。
2、唐代道士道华的事典。侯道华,芮城人。初在道净院任供给使。好子史,手不释卷。一日入市醉归。悉斫其院前松枝曰:'勿碍我上升处也。'后七日,松上有云鹤笙歌。道华飞坐松顶,挥手谢去。

  功臣着美凌烟阁(3);学士流芳含象亭(4)。

注释:3、唐代吏部尚书侯君集,三水人。从太宗征伐有功,像列凌烟阁。
4、唐代学士侯行果的事典。  

  方域雅号公子(5);侯景自称帝王(6)。

注释:5、明末清初才子侯方域,学朝宗,与方以智、冒襄、陈贞慧合称'四公子'。
6、南朝梁大将侯景,代梁自立汉朝称帝王。  


作者:220.172.210.* (2007/8/16 14:12:49)   回复此贴
  回复:国子司业----侯果 第 3 楼

蜺龙节度;松鹤仙郎。

上联:唐代人侯弘实,少年时曾梦见自己变成虹在河中饮水。有僧人为他相面说:“这是蜺龙啊!”后官节度使。 下联:唐代芮城人侯道华,在河中永乐道净院打杂,好读子、史,手不释卷。人们问他看这书有何用,他回答:“天下没有愚昧的仙人哪!”人们听了都大笑。一天,他从集市上酒醉归来,把院前的松枝都一一砍去,说:“不要妨碍我上升!”相传七天后,松树上出现云鹤笙歌,他飞到松树顶上坐下,挥手辞别大家仙去。

      窃符救赵;奏制封侯。

李文郑撰侯姓宗祠联。上联:战国时魏国隐士侯嬴,七十岁时任大梁夷门守门小吏,被信陵君迎为上客。后来,秦军围攻赵国,魏国派将军晋鄙率兵救赵,屯兵不敢前进。他为信陵君献计,设法通过魏王宠妃如姬窃得兵符,又推荐勇士朱亥击杀晋鄙,夺取兵权,击退秦军,救了赵国。 下联:东汉初河南省密县人侯霸,字君房,曾跟从九江太守房风学《毂梁春秋》。新莽时,官淮平大尹(太守),在任诛杀豪强,抑止权贵,为民众信服,更始政权征他为官时,淮平百姓扶老携幼挽留他,甚至当路而卧。刘秀建东汉,他被任为尚书令(宰相),因熟知旧制,便选择前代法令制度中可行的逐条奏上,多得以实施。后官大司徒,封关内侯。

      方域雅号公子;侯景自称帝王。

上联:明末清初才子侯方域,,字朝宗,河南商丘人,明末随父亲侯恂(官至户部尚书)住在京城,与桐城人方以智、如皋人冒襄、宜兴人陈贞慧齐名,称“四公子”。人清后应河南乡试,中副榜。能诗文,效法韩愈、欧阳修,才气横溢,著有《壮悔堂文集》、《四忆堂诗集》。他曾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相爱,巡抚田仰仗势要李香君接待,香君坚决拒绝,至死不从,血溅扇面,当时任右佥都御史的杨文骢借血迹画成桃花。清代戏曲作家孔尚任根据这段故事写成传奇剧本《桃花扇》。 下联:南朝梁大将侯景,羯人。武帝封为河南王,后举兵反,杀简文,代梁自立为帝,不久被杀。

        以姬易侯垂思远;由周及清世泽长。

山西翼城西阎镇十字河村侯氏家庙联。侯氏原姓姬,唐叔虞后代。后“曲沃武公伐灭之,子孙易姓为侯,一奔他国,一匿曹公山中。”十字河村侯氏家庙的这副对联,概述了侯氏的历史源流。

      桐叶题诗,缘谐名士;桃花薄命,血溅香君。

上联:三国时蜀汉人侯继图,游览大慈寺时,拾到一片桐叶,上面题有诗句,于是藏了起来。后来娶了任家女儿为妻,才知道桐叶上的诗是她所写。 下联:明末清初才子侯方域,字朝宗,河南商丘人,明末随父亲侯恂(官至户部尚书)住在京城,与桐城人方以智、如皋人冒襄、宜兴人陈贞慧齐名,称“四公子”。


作者:220.172.210.* (2007/8/16 14:20:57)   回复此贴
  回复:国子司业----侯果 第 4 楼

侯 果

发表时间:2006-03-29  

    侯果,见于李鼎祚《周易集解》,其生平不详。据清人马国翰考证,侯果即侯行果。马氏云:“果名于史志无考,惟《唐书.儒学列传.褚无量传》云:‘始,无量与马怀素为待读,后秘书少监康子元、国子博十侯行果亦践其选。’意侯行果即侯果,唐人多以字行,果名而行其字也。”(《玉函山房辑佚书》)关于侯行果,《新唐书》有记载,该书《儒学下.侯行果传》云:“行果者,上谷人,历国子司业,待皇太子读。卒,赠庆王傅。始行果、会真长乐、冯朝隐同进讲,朝隐能推索《老》、《庄》秘义,会真亦善《老子》,每启篇,先薰盥乃读。帝曰:‘我欲更求善易者,然无贤行果。’”又《儒学下.康子元传》云:“元初,诏中书令张说举能治《易》、《老》、《庄》者,集直学士侯行果荐子元及平阳敬会真于说, ……子元擢累秘书少监、会真四门博士,俄皆兼集贤诗讲学士。玄宗将东之太山,说引子元、行果、徐坚、韦绥商裁封禅仪。”从以上记载看,侯行果既是一位深受朝廷器重的官员,又是一位与冯朝隐、会真齐名的当朝大学者,尤精于易学,否则朝廷不会启用他举荐善《易》者。  

    侯果的著作已失。其易注主要散见于李鼎祚《周易集解》中。清儒马国翰据李氏《周易集解》所引易注,辑《周易侯氏注》三卷,收入《玉函山房辑佚书》中。黄奭除了辑《周易集解》所引易注外,还参照宋代郑刚中《周易窥余》、李衡《周易义海撮要》、朱震《汉上易传》,元代吴澄《易纂言》,明代魏睿 《易义古象通》、熊过《周易象旨决录》等书所引易注,辑成《侯果易注》一册,收入《黄氏逸书考》中。 ……他在注《易》时,许多地方取郑学,兼参荀虞之学。 ……侯氏易学除了主象数易学外,还有义理之倾向。 ……单就象数易学而言,虽然侯氏的思想及其运用还没有超出前人的研究成果,也就是说他的象数易学无法与汉儒相提并论,但是在唐代却举足轻重。因为唐代以孔颖达注疏的王弼易为官学,明经取士,皆尊为圭臬,士子皆谨守官书,莫敢有异议。在这种情况下,侯氏敢于取象数注《易》,极为可贵,正因为如此,他成为唐代象数易学代表显赫于当时。关于这一点从唐李鼎祚《周易集解》中可以得到证明。李氏在此书中集汉唐易四十家,其中集侯果易百余节,从数量言之,在四十家中居第四位,这说明了他的象数易学在易学史上、尤其是在唐代占有重要地位。  

(摘自林忠军著《象数易学发展史》第二卷齐鲁书社1998年7月第1版第92-102页)




作者:220.172.216.* (2007/8/26 0:55:00)   回复此贴
  回复:国子司业----侯果 第 5 楼

侯(Hóu)

     源流·派语

    1922年(长沙)《箬驿侯氏三修族谱》"序"称"始祖行己公,由中州密邑发迹,于唐昭宗时以进士官湖南衡州刺史,后即卜居此地。"至四世祖君实,徙居衡山鹤岭,生松冈、松林,松冈迁安仁,松林仍居衡山。七世钧章由衡山迁长郡潭邑第甲湾,即今淦田横塘横头。下至二十一世齐贤,登明正统进士,官江西抚州太守,于景泰七年由中湘徙居星沙靖港立标承业,为一派祖。又历八传至荣仲,讳之凤,于清顺治二年(1645)由靖港分居湘西白箬铺。至十二派,开纬、绪、绰、纲、绅、缙、绶、纪八房。

    (录衡派)衡州太守裔 建业盛冈林 文武多俊杰 历朝列缙绅 (录靖派)贤公经楚大 一家之世昌 国佐开其永 宗源庆以长 雍和承教育 焕发裕文章 名显光先德 英才绍远祥 (箬派)贤公经楚大 一邦之仕倡 国作开鸿业 家声振万方 雍和承教育 焕发裕文章 名显光先德 英才绍远祥。

    1948年(湘潭)《侯姓氏族源流》曰:考始祖为上谷郡侯公安国,为一代祖,递传至二十代耀华,原籍广东梅县小地名湾下,清光绪初年经商湖南湘潭王十万市,其子耿昌,字觐文亦来湘劻勷贸易,卜居湘潭龙华乡。

    (第二十二派至二十九派)绍庆发祥 显扬先德。

    华容上谷支侯氏:始迁祖成一,字天六,明宣德年间因避害从山东青州(今山东东阳县)来湖广,泊舟华容南山,大风覆舟,家人得以上岸侨居,见华邑山水之胜,遂卜居于斯。其孙胜,字敬甫,又由南山迁东山青龙嘴,后世丁口异居各处。

    (老派)始自成思祖 胜公乃东迁 志分清江海 万民派整然 中更文为一 邦仓复不异 (新派)三觐定宗功 师道瞻善逢 守大范先正 开裕钦本宗 其可心见广 惟学金宝同 世兆克贤仰 宜和任远崇。

    按:《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侯氏出自姒姓,夏后氏之裔封于侯,子孙因以为氏。一云本出姬姓,晋侯缗为曲沃武公所灭,子孙适於他国,以侯为氏。"《通志·氏族略四》:"侯氏姬姓,晋侯缗之后也。二十八年,曲沃武公伐晋侯缗而灭之,缗之子孙适他国,称侯氏,以爵为氏。"(在湘北,有侯氏因"侯"、"猴"同音,改音zhuā,其实"zhuā"也让人想到"猴"。)

    郡望·堂号

    上谷郡
    上谷堂

    堂联

    霓龙节度(侯弘实);松鹤仙郎(侯道华)。
    方域雅号公子(侯方域);侯景自称帝王(侯景)。
    功臣着美凌烟阁(侯君集);学士流芳含象亭(侯行果)。

    历代名人

    衡山人侯彭老,宋大观进士,南宋绍兴三年知藤州,善诗词;沅州(今芷江)人侯位,明正德六年(1511)进士,累官至兵部左侍郎;华容人侯定一,官任寻甸、思乐知州,能协和各族,抚绥有方;长沙人侯名贵,随左宗堂收复新疆,以军功晋阶提督,且擅书画;安仁人侯材骥,累官福州、漳州知府,加盐运使衔;永定人侯鸣珂,年24以汉教习授官知县,在任兴修水利,课民耕植,平反冤案,人称"侯青天",历官十厅县,因与当道忤,47年不迁一阶,年64卒于白河县任;安仁人侯梯云,革命先烈;长沙人侯哲安,民族学家、合作事业研究专家;侯厚吉,经济学家;衡山人侯畅,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书记长,台湾"考试院"考试委员、顾问;南县人侯润陶,武汉军区副司令员;湘潭人侯秋林,全国劳动模范;汉寿人侯希贵,社会慈善家;等。






作者:220.172.216.* (2007/8/26 0:56:27)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11 每页5条 当前1/3页 [1] [2] [3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33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33)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侯氏论坛  执行时间:4,265.6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侯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