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氏优秀人才录】国防大学科研部编辑安枫

    中华安氏网 2009年11月10日 安双通提供



【安氏优秀人才录】国防大学科研部编辑安枫

笔耕半世纪 烽火铸人生
——访国防大学科研部原编辑安枫
12岁参加革命,转战大江南北,血雨腥风的考验,使他百炼成钢;半个多世纪,笔耕不辍,创造出大量鼓舞人心的文艺和新闻作品,让他激情满怀。枪和笔,寄托了安枫这位72岁老人一生的追求。对于参加了多少次战斗,创作出了多少作品,安枫已经记不清了,但对家乡肥城的印象却是刻骨铭心的。
   “不管走到哪里,家乡给人的印象,一生都抹不掉。我的家乡决定了我的语言、口音,一辈子使用的是肥城话;决定了我的习惯,吃面食,吃窝窝头;决定了我的性格,咱们山东人特别是肥城人,直性子,不会拐弯抹角,不会阿谀奉承,吹牛拍马。”
   安枫,原名安振汶,肥城市安庄镇张侯南园村人。过去,这个村子前面有一个土台,人站在上面可以听到肥城、泰安、宁阳、汶上、东平五个县的鸡叫声,所以名叫“五鸡台”。1930年,安枫就出生在这个偏僻的村庄里。
   安枫的童年是在炮火硝烟中度过的。在他7岁时,抗日战争爆发了,神州大地抗日热潮风起云涌,安枫的父亲、哥哥和本族的兄长先后参加了革命,他们一家人因此成了敌人的眼中钉、肉中刺。1939年陆房战斗以后,因汉奸告密,日军的骑兵突袭南园村。幸好在日军到达之前有人大叫“鬼子来了”,全家跑出。日军一把火烧了他们的家,年仅9岁的安枫无家可归了。为了生活,他被送进了当时的安庄镇东乡马庄耶稣教堂避难。在那里,安枫上了小学并接受了入教仪式。教会学校虽然给他灌输耶稣是拯救世人的神,但家庭的影响却在安枫幼小的心灵上深深地烙上了世上没有“救世主”、只能跟着共产党干革命的烙印。
   “在家对我影响最深的是我的嫂子,我的嫂子是马继孔的妹妹,叫马继珍。她本人除了贤惠以外,有文化,有学识,懂得许多革命道理,思想非常进步。一次日本鬼子来了,我们到岈山山洞里避难,走在山林中她告诉我,列宁小的时候,面对森林讲话,训练演讲的本领,后来成了世界著名的演说家。当时她就让我讲讲抗日,当场就实践。在我脑子里,革命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带着对革命的向往,1942年,安枫的嫂子送他参加了当地的抗委会,后被保送到黄河西抗日第四中学上学。在这个烽烟为绛帐、战火育人才的学校里,他一边学习文化,一边穿梭在抗日战火之中,发动群众,为军队征粮。1945年初夏,冀鲁豫军区第一军分区宣传队成立。15岁的安枫被选拔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革命宣传员。在部队里,安枫虽然年龄小,但连续参加了荏平战斗、讨李战役(指汉奸头子李连祥)、围困和攻打聊城战役。在战斗的间隙里,只要放下枪,他就会拿起笔,写标语,画漫画,搞墙报,总有使不完的劲。1946年10月,安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7年,冀鲁豫军区第六军分区升编为独立第一旅,安枫主编独立旅的《战斗报》,成为宣传革命的连级干部。
   “那时候身体好,行军一天一百多里。住下以后,别人洗脚打铺睡觉,我搞搞卫生以后,就趴在门板上编报纸。编完以后,油印组按时印好后才睡觉,天天这样干。报纸及时表扬部队的英雄模范,对鼓舞部队、教育部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鲁西南打了几仗,敌人在后面追,我们返回黄河,到了平阴、东阿。在‘磨剪子、戗菜刀'一样的凳子上,我仰面朝上,叉开双腿就睡着了。黄昏时候睡下,第二天早上动都没动,睡了一整夜,累得像一团泥巴一样。那个时候什么都不想,就是觉得就应该这样干。饿了以后,紧紧裤带接着干。生活非常艰苦,一天两顿小米饭,饭里面有很多谷子,吃到嘴里‘刷刷'地响。什么菜呢?清水里放上盐煮黄豆,几个人围到一块吃,规定不能用筷子锄,只能竖起来夹,这样只能一次夹一个豆子。饿了以后,什么都觉得好吃,吃顿蒸榆钱饭、蒸槐花饭,那就算改善生活了。”
作者:安双通 (2009-11-8 19:18:06)

安枫小学毕业,当时深感文字功底差,但他始终坚信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在战斗之余,他找来有关书籍,写心得,记日记,努力提高写作水平,经常学习到深夜。有一次,部队路过他的家,父亲无意中看到了他的笔记本,看到一本本书写流利的文字?父亲惊喜万分,到处给人说:我家没花钱却出了个文人,真叫人纳闷,军队里是怎样培养他的?
   “过去点灯熬油,就是因为基础差。有时为了几句歌词,坐在那里一熬就到晚上一两点,再一拖,一推窗户,天亮了,经常这样。没黑没白地下苦功夫,磨练自己的文字,锤炼自己的文章。当时也比较争强好胜,亲历的生活表现不出来,就感觉很遗憾。就是如实地反映出来,也需要自己的才华。”
   枪是战士的生命,而对于安枫来说,还有一件东西也是他的生命,那就是与报纸有关的物品。
   “1947年冬天,在汶上那里过汶河,我的骡子掉到河里,骡子驮着报社的文件等物品。我穿着棉袄、棉裤就跳了下去,把骡子牵上来。接着又走了十几里路,到了一个村子里,部队停下来休息,我把棉裤脱下来,‘啪'的一声,棉裤冻得立住了。就是那样的生活,但非常高兴。那时候经常说,跟着共产党走,咱们一定会过好日子。”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了关键时期。谈起部队在淮海战役战斗中的情况,安枫神采飞扬,滔滔不绝。
   “淮海战役中,把‘邱、李、孙'三个兵团围起来,是怎么围的呢?我们的独立旅原来不是有意包围敌人的,徐州的敌人跑出来时,我们并不知道。当时,我们部队接到了命令,是到徐州西南的黄口集结待命,等着做攻打徐州的增援准备。走着走着,天已黑了,身边有一些人‘哗'一下子跪在地上,仔细一看是敌人。这时候另外一些敌人也发现了我们,拔腿就跑。我们边打边追,抓住了一些,经过审问,才知道我们已经插入了敌人的内部。往西一看,大路上灯火通明,车水马龙,坦克‘轰轰'地都开过来了。我们就赶快收缩,这样就把‘邱、李、孙'兵团拦腰切断了。”
   接到“邱、李、孙”兵团被独立一旅拦腰切断的消息,前敌指挥部立刻作出部署,华东野战军迅速包围过来,逃出徐州的敌人便成了“瓮中之鳖”。华野十纵司令宋时轮到独立一旅督战时说,围攻敌人,近迫作业,要有新的战斗动作。现在漫天大雪,接近敌人运动要把军大衣翻过来,白里朝外,扛上一袋土冲上去,敌人一扫射,马上放下土袋挖工事,喘息后躲过敌射击再继续前进,直到敌人工事前沿。根据宋时轮司令的指示,独立一旅决定政治攻势也要进攻在前。完成包围之后,安枫和他的战友们奋不顾身地冲在最前沿,把政治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每天我都要把报纸编好以后,散发传单,反映当天的战斗情况。而且,晚上我还要领着人给敌人送饭,大饼里夹着我们印好的宣传品。在逼近敌人鹿砦的地方,用大喇叭筒子喊话:‘蒋军弟兄们,投降吧!你们已经完全被包围了。多苦啊!过来吃馒头吧,我们优待你们。你们右胳膊上绑上白毛巾,我们保证不开枪。'天天晚上喊,每天都有几十人往我们这里跑,有的还领着家属。喊话的时候敌人向我们射击,把大喇叭都打裂了,头顶上柏树的叶子‘哗哗'地落了我一脖子。有一个机枪组在我身边掩护着我,因为离敌人的鹿砦只有几十米,敌人要是冲上来,机枪组要掩护我撤退呀。”
   弹尽粮绝的敌人在我军强大的政治攻势下,纷纷弃暗投明,淮海战役因此加快了胜利的步伐。在这次战役中,安枫立了战功。
   1952年,身为西南军区文工团创作组研究员的安枫远赴抗美援朝战场深入生活 。在那里,他采访过刚从上甘岭撤下来的英雄,并参加了东线反击战,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和素材。为了表现志愿军的英雄气概,他还深入当地朝鲜人民群众中,创作出了一些文艺作品,表达了他对中朝军民同仇敌忾精神的敬佩。短篇小说《红松》等作品就是这个时候写作的。
作者:安双通 (2009-11-8 19:18:53)

“《红松》是我比较满意的。主要描写的是朝鲜的老太太,在她们插秧的时候,一个炸弹落下来,她们哈哈笑着躲到一边去。飞机走了以后,她们又哈哈笑着把炸弹坑填平,继续插秧。她们对待战争的态度,老太太对志愿军的感情,对自己子女上战场的鼓动,她们的事迹和精神太感人了。”
   1955年,安枫回国后参加了作家协会。在文艺创作上,他积极尝试各种文体。在云南省《边疆文艺》上发表了几十首诗歌,得到了好评。他创作的《猎手》等剧本在军队公演,受到了欢迎。因此,安枫先后被授予中国人民共和国三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勋章。
   1982年,安枫被调入解放军政治学院。后来该院和军事学院合并成国防大学,他在国防大学科研部担任编辑工作。虽然没有了战火硝烟,尽管此时的他已年近六旬,但战争年代的革命热情却让他怎么也放不下手中的笔,他觉得有责任把革命传统发扬光大。
   “为了教育部队继承传统,我编纂了军队优良传统丛书十本。就是说部队应该怎样保持艰苦奋斗,怎样保持官兵团结,怎样与群众搞好关系。还编了《带兵艺术一百例》,里面有一百个故事,这在全军评选中获得了编辑一等奖。在国防大学里,我的责任就是编出书来教育部队。共编书24本。在文字上要记录下我们军队的历史,不能断了线啊。”
   “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风雨中你昂起头,冰雪压不服……”奋笔疾书半世纪,烽火硝烟铸人生。一手握枪,一手拿笔,在枪林弹雨和艰难困苦中,作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重大事件的见证人,安枫有了一段难忘的人生。艰苦的岁月,使他对自己的成长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我们那个时候的成长,不是只做个样子,而要溶入战斗队列中,觉得要真真正正做个战斗员。共产党打下江山,在你身边牺牲了这么多人,你自己贪生怕死,你算什么共产党员?你必须真正干好你的本职工作外,紧紧跟着部队一块前进,一块冲锋,否则,你永远抬不起头来。我对名利不是多么重视,如果按我的资格,还有付出的艰辛劳动,好象应当比现在的地位还应高一些,但是要比一比牺牲的那些人,我心里也就平衡了。文化大革命期间,咱没有害过人。严格遵照新华社对军事记者的要求,不介入两派。我是耍笔杆子的,但在整个运动期间没有写过一张大字报。我从不赶形势,我是凭着自己的党性写人生。”
   “好大一棵树,绿色的祝福,你的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
作者:安双通 (2009-11-8 19:19:23)


分享按钮>>【安姓氏家谱源流】山东新泰宫里镇安庄同根同族的村
>>【安氏教授名人录】山东大学医学院副教授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