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姓氏家谱源流】山东分会安荣义寻榆林安氏源流
- 中华安氏网 2009年10月6日 安志民录
【安姓氏家谱源流】山东分会安荣义寻榆林安姓氏家谱源流
榆林宗亲你好:
请把你住的地点是哪个乡镇或社区讲清,安氏族谱修了吧?你们那里有多少人口字派世口?是哪个朝代迁去,皇帝年号(公元多少年)讲清?关于陕西安氏请你联系,成立陕西安氏宗亲会,在网上发表帖子,你叫什么名字,电话联系方式讲清好联系。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永安乡小屯村明朝三公文英后裔十九世安荣义
联系电话:0632—3559138
作者:124.132.157.* (2009-10-6 19:10:03)
陕北安姓: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城(双湖峪镇是县府所在地)。
《安府》家族原有家谱,但毁于“文革”。据传陕北安姓先祖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来陕西省绥德县白家山。三百余年后,于清嘉庆十九年(一八一四年),本族先祖迁入现子洲县双湖峪,至今一百九十余年。故其家业兴旺,人丁壮大。到民国初有进士、举人、岁贡、学台、郎太学生、省参议员等数人。
陕北安氏据传说,也来源于山西大槐树下。由于官方移民,因当时陕北荒凉无比,地多人少之缘故,大量安氏迁入陕北各地,其中先祖迁入绥德白家山。(白家山枣湾隔壁的四座坟系子洲安姓老坟)。因先祖家族大、人口旺,加上清政府四处割据,连年灾荒,民不聊生。为了生存,先祖开始了又一次徒迁。据传说,清康熙年间,一支先祖徒迁至现子洲县杜家湾,当时那里荒无人烟,故定居于此,起名叫安家岔。乾隆年间,又有一支安姓先祖从绥德白家山迁出,到了安家岔观察了实际地形后,认为应该向沟外延伸,故又迁入现子洲县景家沟村。后由于安家岔,景家沟人口遂年增多,部分安姓迁居现子洲县驼巷乡定居生活,把住地起名安家湾。这些地方安氏后人有原青海省粮食厅厅长安怀德,现榆林市纪委副书记安治生,子洲县委宣传部长、县长助理安锁堂,子洲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安圣堂等。双湖峪本族安姓,据双湖峪镇志记载,清嘉庆十九年(一八一四年)由绥德白家山迁入。由于生活所迫,先祖将两个儿子留在白家山,携妻和另外两个儿子安谦吉、安谦玉徒迁于双湖峪,(留在绥德白家山的两个儿子因后人情况不明,无法考证)。双湖峪距绥德州西六十里,系绥德州西巨镇。峪内约六、七里,峪南大石碣中有双泉涌出,味甘咧,昔为风水宝地。水自西向东,分两环流至镇,从桥间出,入大理河,故名双湖峪。该处以湖水溉田,土地极为肥沃。故先祖选择了这一沃地,结地而居,建设家园,开始了新的繁衍生息,世业其家。从先祖之后谦字一世起至今已传到第九世,延续人口有四百多人。在近二百年间,经过代代奋斗,安府家族人丁兴旺,百废俱兴,功成名遂,驰名当世。
根据以上所述,可见凡子洲县境内的安姓同是一个先祖,都属绥德白家山先祖的后世。
《安府志》世辈字号排列
本家谱从谦字世系辈字起,至第六世尔字世系辈字为祖传而立,后面的世系辈字均失传。从第七世至二十世系辈字为新补立。为了与绥德白家山安姓世系辈字接轨,故第七世系辈字立为世字。新补立的世系辈字是经过认真考研,反复斟酌而立的。为了避免目前起名如同辈同名,不同辈同名甚多的混乱无序状况,使我家族后世子孙亲缘永续,辈份明了,日后世系可考,望家族各户今后起名应按新补立的世系辈字起名,延用于后:
谦 定 全 庆 志
尔 世 长 华 桂
生 仲 金 林 纪
祝 云 东 怀 祖
作者:走进榆林 (2009-10-6 20:06:46)
分享按钮>>【安氏当代名人录】纪念安子文诞辰100周年会邀安诏
>>【安氏优秀人才录】榆林安怀德安治生安锁堂安圣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