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氏文化古迹】农耕文化的哲学思想和上梅古城保护的建议
- 中华鲍氏网 2013年10月16日 鲍世行
农耕文化的哲学思想和上梅古城保护的建议
——在2013年紫鹊界梯田遗产保护研讨会上的发言
鲍世行
一、先民的农耕文化蕴藏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代表建设部带一个市长团到菲律宾考察。当时我国和菲律宾关系很好,他们的接待十分热情。代表团一行到访了外交部、地方政府部、交通部和旅游部四个部,都是部长出来亲自会见。最后在旅游部会见以后,部长带全体团员参观他们的展览馆。当参观到梯田时,部长就说:这里我就不介绍了,你们国家的梯田比我们的规模要大得多,历史也早得多。可是,当时我们国家对梯田作为文化遗产来关注还是很不够的,也还没有把梯田看作是一种潜在的旅游资源。
我们对于文化遗产的认识有一个过程。一般地说,都是由城市到农村、由皇家到民间、由生活到生产,所以,等我们关注到梯田的时候,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认识已经有了很长一段过程。中国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几千年的文化大量地都沉淀在农村和农业之中,只是由于价值观的原因,我们对农业的文化,视而不见罢了。只要我们的价值观一转变,就会发现,农村几乎遍地是宝。一个小小的村落,一栋小小的建筑,也许可以写一本书,一篇博士论文。举个例子。2008年,我在贵州安顺鲍家屯村主持维修了一栋水碾房。2011年在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遗产保护奖时,被评委们赞誉为“不是博物馆的博物馆”。甚至说它是发展中国家保护文化遗产的范例。还说,哪个国家如果不知道如何保护遗产,请到中国贵州去参观。就这样,一栋只有三开间,局部二层的小小建筑,居然拔得头筹,得了一等奖。事后一想,确实也有一定道理。你想,什么节能、减排,低碳、绿色,环保、生态,什么利用可再生能源、地方建筑风格、传统施工工艺、与环境和谐融合等等,都可以是这栋建筑的关键词。难怪全体评委一致投票推荐,得了满分。
参观紫鹊界梯田,可以感受到我们祖先的大智慧,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人工物和自然物的和谐融合。这里充满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就这一点来说,在鲍家屯这个村落里,也表现得十分具体。在这个村落里,到处都能发现这里的规划充满着“天人合一”的哲理。
《鲍氏宗谱》上说,这个村落的始祖鲍福宝“素裕堪舆”,对风水很有研究。他在明代洪武二年,到达安顺后,首先是“观风问俗”,“寻龙捉脉”,在考察了龙、砂、水、穴和周围的山川形势后,把规划中的村落中轴线,布置在自然山水轴线上,达到了人工物和自然物的完美融合。
在村寨的防御体系上,他既考虑了在街巷内设置了内八阵(即“后天八阵”),又考虑了在村落外围以自然山水为依托的外八阵(即“后天八阵”)。内、外八阵,人工街巷和自然山水,分为不同层次、互相配合,互为犄角、相得益彰,形成完整的安全防御体系。
在水利工程规划上,既考虑了灌溉,也考虑了泄洪。把原来的老河作为泄洪之用,又开辟新河作为灌溉的主要河道。在这里,设计者对老河和新河进行了科学的分工,使自然物和人工物成为系统的整体。
系统的水利工程保证了农业的旱涝保收。但是如果没有大地的生态系统,也很难保证水利系统能发挥功能和作用。具备良好的植被和广阔的湿地才能做到山清水秀和生物的多样性,才能保证水利工程持续地运转。这里也有着深刻的“天人合一”的哲理。所以,不论在考察新化紫鹊界梯田,或者考察安顺鲍家屯古村落,我们都应该深刻地看到其中“天人合一”的深邃哲学思想。
大家在发言中对世界遗产,特别是活态的农业遗产的保护和持续发展表示担忧。这有一定的道理。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农村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史无前例地冲击。这种潮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不可抗拒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作为世界遗产,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淘洗,流传下来,它必然是最优秀的,是精华所在。必然有它科学、合理的地方。问题是,这些文化遗产的价值有些是显性的,有些则是隐性的,需要进行科学合理地挖掘、整理、宣传、发扬和传承。列如,鲍家屯的水坝是利用“龙口”(水坝上不同标高的泄水口)来代替闸门调节水的流量和下游的水位。这种方法是当今国际上水利学界极为推崇的办法。又如,鲍家屯水利工程中的水坝下方都设计有排沙孔。这个上世纪50年代在水利学界引起广泛争论的问题,居然在这里发现。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可见,祖先们营建水利工程,是建立在长期观察河流特质的基础上的,因而必然是科学合理的,很多科学理念和科学精神至今仍会对我们有重要的启迪。
二、关于上梅古城的保护与发展得建议
上梅镇是千年古镇,曾是县城所在。城内原来古迹众多,寺庙、宫阁、会馆、书院,不一而足。最近,城北的北塔已被列入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梅山古城原有的十街八巷,至今还保存着如向东街如此完整的大片马头墙建筑和青石板路,实在难能可贵,令人震惊。
这个地区初建于清康熙年间,上世纪30年代,街道拓宽,下设下水道,两侧建筑修整,这在当时国内中小城市中,已是很高的建设标准了。
研究这个地区的规划,首先要研究它的发展动力。上梅古镇紧靠资江,当时水运是主要的运输工具。上梅必然因水运而兴起,因水运而发展。向东街紧靠资江的水陆码头,当时茶楼、酒肆,旅馆、客栈,会馆、票号,舟楫云集、商贾荟萃。如此繁荣的地方肯定能够发现很多梅山传统的元素,这些就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走进上梅古镇,见到新建筑上有马头墙装饰;走到向东街,就感到这些马头墙,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里紧靠资江码头,肯定会有很多“码头”的元素存在。我们要挖掘它、发现它、恢复它,展示它的特质,丰富这个地区的建筑风貌。
恢复建筑风貌是一个方面,更重要地是恢复它的经济活力。这也要从历史源头上找答案。一条街的发生、发展都有它的规律存在,硬加上去是不行的。是发展美食街,还是发展古玩收藏街;是发展旅游商品街,还是发展文化用品街,都要经过调查、研究,认真论证才能确定。
规划要从实际出发,要少花钱,多办事,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街上有一栋“文革”时期修建的房子。可以稍加整修,原样保存下来,这样会使街道的历史信息更加丰富。大部分的房子二层仍保持着原样,一层因为使用情况变化,需要重新整修。如果作为步行街,就要增加座椅等小建筑和绿化,以便游客有休息的场所。
据说大熊山的植被很好,是个避暑的好去处。完全可以把它规划为避暑胜地。上个世纪初,国内的很多避暑地都是西方人来开发的。我们也要重视人居环境。湖南是个热岛,今后天气变暖,会有更多的人有这方面的需求,应该有所准备。
,
分享按钮>>【何氏网新闻】敢闯敢干的养猪女状元——何雪花
>>历史的今天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