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12期 宋、明两代龙泉鲍氏名士多
- 中华鲍氏网 2011年10月23日 鲍克让辑
宋、明两代龙泉鲍氏名士多
浙江 鲍克让辑
据《龙泉县志》记载:宋、明两代,浙江龙泉鲍氏支系(平阳,苍南属于龙泉支系,南宋淳佑元年即1241年,始迁祖鲍运从龙泉迁至今平阳县昆阳镇岭门)堪称英才辈出,名士多多。从北宋天圣八年至明代成化五年(1469),该支系共有51名进士(元、清两代无进士)。现将其名士中的佼佼者介绍于下。
鲍由(约公元1049-1110),又名慎由,字钦止,今浙江龙泉人。父鲍粹(进士,治平二年即1065年及第),元祐间知潮州,官至光禄卿。鲍由少年侍父居长沙。神宗熙宁间,乡人何琬任湖南提点刑狱时,曾在长沙宴请宾朋,鲍由侍父赴宴。与宴多文人雅士,有才名称世的张舜民、郭祥正辈。席间唱和甚欢,命鲍由赋《画肪》诗,由援笔立就,用语拔俗出众,与宴皆惊叹,谓“此郎他日必以艺文显。”荐于朝,元祐初以任子试礼部第一,以父荫补郊祀斋郎。元祐六年(1091)举进士第,授初官。八年,为泰州(江苏泰县/通判。元符中,授提单福建茶盐公事(《福建通志》)。
徽宗即位,重文才,召对天下名士于延和殿、鲍由论事称旨,受徽宗赞誉,恨相见晚,授工部员外郎。时曾布、蔡京专权,大兴元祐党禁,鲍由涉嫌,贬监泗州(安徽盱眙县地)转般仓(官名)。《谢降官表》有“伏念臣早误宸知,尝蒙器使。智谋短浅,虽公而忘私,功效陵夷,故动而得谤”等语。后迁福建常平提举。历广西、淮南转运判官。《广西通志•迁客》有传。作广西转运使。再召为吏部员外郎。不久被弹劾,罢为提点元封宫。后再起用为明州知府,改海州(江苏乐海县地)知府。终因刚直招怨,罢官奉祠。
龙图阁直学士汪藻《鲍吏部集•序》称鲍由“风度凝远,如晋宋间人,谈笑风生,坐者皆屈……,故当时诸公交口称誉且论荐之。崇宁中,天子召见数人,上独伟视钦止,即日授尚书郎。居无何,不合去,出为郡守。久之欲用钦止,而钦止以疾于家矣。”不久卒,年56。《直斋书录题解》载:其父粹始居吴,故葬吴兴。
鲍由尝师从王安石、苏轼,为文内容蕴藉,笔力豪放。卒后,其子延祖(绍兴间任福建制置司判官)集鲍由诗文为二十卷。汪藻作序,称:“自黄鲁直、张文潜殁后,钦止诗文独行于世”,评其诗“高妙清新,每一篇出,士大夫口相传以熟-”称其文“笔力豪放自见于驰骋之间,深入墨客骚人之域。”
鲍由于学诗亦有独到的见解,《答潘见素》诗谓:“学诗比登仙,金膏换凡骨”。其诗为历代诗论所推崇。明代杨慎《升庵诗话》载:“括苍鲍钦止诗集,余旧见之。其中《与荣子阳郑公华自朐山邻舟行》一诗颇得邻舟行之趣,余爱而诵之。”又将是诗录入《清暑录》。其诗云:“舟行有先后,相去能几许。铿轰金鼓声,相见不得语。水花来幽香,岸柳过疏雨。登舻各乘风,解帆会联浦。闲携小龙团,睡起就君煮。”小龙团,茶饼名。朐山,海州府治。
鲍由好学,藏书万余卷。洁身自好,淡泊名利。《夜坐》诗云:“万卷堆中种眼花,睡魔亦厌夜深茶。平生不作《长门赋》,岂有黄金送酒家,”陈皇后请司马相如作《长门赋》赐以黄金,谓之润笔。画家蔡景直请为鲍由画肖象,由婉然谢绝。赋《谢传神蔡景直》:驰誉丹青有古风,笔端及我不直蒙。云台麟阁遥相望,枉写褒公与鄂公。褒公、鄂公皆唐代名臣。
宋史《艺文志》有《鲍慎由文集》五十卷,《鲍钦止集》二十卷。陈振补《直斋书录题解》有鲍由《夷白堂小集》二十卷,《别集》三卷。《宋诗纪事》录具《雨余》等多首。
南末魏齐贤、叶蔡合编的《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有鲍由《考室禳谢设醮青词》和《天宁节功德疏》各一篇。
《宋史》有传。
鲍刚(1045—1093),字弱翁。少负大节,善诗文。举进士不第,自叹:“此非吾所学也。”遂徜徉东南山水间。时有陶弼,倜傥知兵亦有诗名。弼得鲍刚诗作,以为超出自己,愿结为友,鲍刚亦徒步造访。陶弼用兵湖南,刚又为之谋划十策。有人劝鲍刚以此在军中谋一官,刚不屑一顾。又与吕惠卿友善。熙宁七年(1075),吕惠卿为参知政事,欲用鲍刚,刚坚辞不受。后吕惠卿获罪被贬谪,门下士皆避不见,惟鲍刚至贬所劳问。元丰末(1085)上疏论弊政,未被采纳。元祐八年(1093)自京师归乡里,至泰州(今江苏六合县北)访鲍由,染病,卒于旅舍,年49。
鲍祗北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甲科:弟鲍褆,哲宗绍圣四年(1097)进士。《人名典》载:鲍祗绍兴间(《福建通志》作绍圣间,《人名典》误)知建州,明决如神,吏民畏服。离任后,民画其像祠祀之。南宋赵公豫有《书建州刺史鲍祗劝农诗后》,诗云:使君劝稼泛清溪,才问高田又及低。蛙鼓鸣畦芳草际,莺梭掷柳画桥西。堪怜南亩波生浪,且喜东庄麦秀齐。五首新诗发性府,还从老稚慰呼啼。
鲍彪字文虎(1091—?)。建炎二年(1128)举进士甲科,授文林郎、秀州判官。继任严(今浙江建德)、郴(今湖南郴州)、潮(今广东潮州)三州教授,绍兴二十五年(1155),以左宣教郎任太常博士。二十七年十二月,朝廷举行大祭祀,彪因选用祭品以他物代用,不合法度,御史台劾其“擅行移易”,罚铜10斤。
绍兴三十年正月,上章请老。同僚虞允文、叶谦亨、陈俊卿、洪迈等上章奏称:“彪笃学守道,安于静退。甲科及第,二十年未曾迁官,了无遗佚、厄穷之叹。博物洽闯,可以备议论;清介端悫,可以表晋绅。春秋虽多,不见老人衰惫之态,而今勇退,其义甚高,望表而出之,以励士夫之节。”綦崇礼《别鲍郎中归处州致仕启》,有“嗟去国之甚轻,恨留贤之不果”句。高宗亦嘉其亮节清风,下诏褒奖。诏曰:“壮而仕,老而归,君子出处之大致也。故朕于知止之士爱之,重之。……尔以经明行修,早擢上第,滞留不迁凡二十年,……今才七十,幡然上章请老,尔志决矣。……褒进文阶,华以命服。可特授左奉议郎,守尚书司封员外郎,赐绯鱼袋致仕。”又诏有司荐其孙一人。
鲍彪又号潜翁,潜心于学,著作甚富。宋史《艺文志》有鲍彪注《战国策》十卷,收入《四库全书》。《战国策》有东晋高诱注二十卷,至宋已残缺不全。鲍彪以为“高诱注疏无所稽据,”于是考《史记》诸书,重加注释,以纠高氏之讹漏,四易其稿,于绍兴十七年成书。原书篇第为西汉刘向作定,彪核其事迹、年月,将相关部份编排在一起,重新编定篇目。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谓“以西周正统所在易为卷首。”后人虽有讥议,然终莫能改。元至正间刊刻鲍氏《战国策注》吴校本。
又与杜时可合注杜甫诗。金王若虚《滹南诗话》谓鲍、杜合注的杜甫诗多为伪作。讥鲍“羊质虎皮”失于赏鉴。据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载,鲍彪有《杜少陵诗谱论》一书、绍兴二十五年,龙泉集福寺(西寺)僧良敏募缘重铸鲁班钟楼寺钟,鲍彪作铭,今犹存。铭曰:
“此方真教,体在音间。不有佛事,何警沉昏。有集福敏,遵如来教。范金山音,示无上道。唯耳声识,非因缘然。非内非外,不属中间。咨尔人天,觉我清净。以闻中人,续佛寿命。绍兴乙亥十月三十日甲辰。”
据旧志载,鲍彪墓在龙泉三都查田若竹塬。
鲍粹然字醇父。少年敏悟,刻意经学。成年入太学,登南宋淳熙八年(1181)进士,调徽州司户参军。时岁歉租重,官员不恤百姓,民不堪命,相聚诉于州府。知州委粹然处治,粹然以半年时间,驱驰各地,躬自查核,尽得利弊,条陈上报。所提出兴利革弊之建议,多可施行。以政绩显著升调汀州上杭县令。上杭士风不振,粹然到任则兴学校,聘老儒为教授,招士民子弟入学。州有疑案久不决,郡守无措。提刑辛弃疾巡抚汀州,与僚属言:“自入境以来,惟闻上杭今解事。”解事即晓事,善于解决问题之意。知州即委粹然审理是案。鲍抉疑析滞,具得实情,无一冤者。后荐为宣教郎,知嵊县。因父丧,未赴任。孝满,调知建平县(安徽郎溪县)。遇岁饥,奔走赈灾,救活甚众,百姓感德,时有同僚以私事请托鲍拒绝,即遭同僚毁谤而被免官。离任之日,百姓夹道泣别。不久调吉州万安知县。吉州多文人,惟万安几十年无登科者。鲍粹然笃意教化,士能为文者,必加优奖,文风骤兴,入太学者始相踵。为政宽简,吏治清明,民风日淳,囹圄数空。何澹以“剔蠹去弊功为多”,将鲍荐于朝,被授知融州(治所在今广西融州西南)。任内政绩为广西第一。入朝对策,切中时弊,得皇帝赞赏,升为常德知府。境内俗尚妖祠、杀人祭鬼,踪迹诡秘。粹然揭发其奸邪,将其首恶治罪,焚祠毁像。由是境内悉宁,商舟安行。朝廷拟将重用,而台谏官员畏其威严,合力排斥,终被弹劾罢官,授主管冲佑观。粹然毅然东归,优游山水,与樵牧相往来。年七十三,卒于家。赠朝散大夫。子从龙、登龙皆进士。
真德秀(龙泉人,庆元五年进士)评其人品称:“虽言论多与物忤,实质直无他肠……性任真,无矫饰。争上官前,刺刺不阿,呵斥奸黠吏,奋发裂眦。……为公家惜财,曰‘此吾民膏血,吾不忍妄用’。”真德秀应其子友龙之请,作《朝散大夫知常德府鲍公墓志铭》,称“其先自开封徙越,又徙括苍为龙泉人。”
鲍友龙宝佑1253年至1258年间中,任古田(福建古田)县丞。捐俸禄置田,赡学养士。父子俱入传《福建通志•名宦》。
鲍浣之字仲棋。旧《龙泉县志》(选举•刑法科)有鲍浣之。一说处州括苍(今浙江丽水)人。精天文、历算,曾与天文学家杨忠辅(《统天历》作者)研究历法,并在杨家得到古本《九章算术》。他于1212—1213年间在杭州翻刻算经《九章算术》、《数术记遗》、《周髀算经》等,并为之作序,史称这种版本的算经为“南宋鲍浣之刻本”。鲍浣之曾任参定官,主持修历。《直斋书录题解》有鲍浣之《开禧历》三卷、《立成》一卷。
鲍度字身之。南宋度宗淳祐七年(1247)进士。贾似道当政,迁为监察御史。咸淳五年(1269)二月,元军围襄阳,左相江万里请增兵救援,贾似道不悦,指使鲍度弹劾江万里。宋史《宰辅表》载:“咸淳五年三月,江万里自参知政事进一秩,授左相兼枢密使。六年正月丙寅,为鲍度所弹劾罢左相。”迁度为刑部侍郎。后终因鲍度与贾似道政见不合,被贬,出任为庆元知府兼沿江制置使。牟山献《通鲍制置启》称其“风仪简远,议论崇宏。少微古括(处州之别称)之精英,历居言语,忠谠日陈,忤权要出为郡守。”
鲍廉(?-1275)。淳祐十二年(1252)以宣教郎知常熟。上任即查阅邑志,见有缺略,以为憾事,遂聘邑士钟秀实、胡淳等加以修订、增补。志成,名为《重修琴川志》(琴川为常热之别名)。宝祐二年(1254),任沿江制置使。咸淳中,知临江军。德祐元年(1275)二月,元军渡江。廉率所部迎敌于天长(安徽泗川)、六合(江苏境内)间,历大小百余战。元兵合围,鲍退守临江。城陷,西向京城泣拜,然后殉节。五月,帝下诏,赠直华文阁,官其一子。
鲍廉临江殉节事,宋史《瀛国公本纪》、《纲鉴合编》等史书均有记载。
《江西通志•名宦》载:元将巴延阿珠下九江,分兵攻临江。有人劝鲍廉避,廉曰:“城亡与亡,何遁乎?”被执死之。《姑苏志》有传。
子志及,开庆元年(1259)进士;志大,景定三年(1262)进士,复中博学宏词科。
鲍逊字至敏,系鲍氏龙泉派支系,浙江平阳人。开庆元年(1259)进士。曾任福建霞浦县令,有政声。
鲍辉(?—1449),字叔大,属鲍氏龙泉支系浙江平阳岭门(昆阳镇)人。父鲍起,号友松,德行高尚,辉为其长子。明宣德八年癸丑(1433)进士及第,任工科给事中,后转刑科给事中。辉知无不言,对国家政事多有建白。正统初,上书言山东、陕西及河北一带饥荒,百姓逃亡,请求派大臣赈济宽役。四年,京师大水,请浚支渠、拓水门、置水闸,按时启闭。服父丧毕回京时,见浙江各府县计口强派官盐,每斤定价米三斤,纳米之时,加倍交收,甚至大户将盐克落,迫人虚纳者有之,又有收米而索要足色现银者有之。府县造册,积满欠逋,家家措办盐米,迫于箠楚;且田野之民,穷乏者多,致令缺米,难以延生。虽苦无盐,犹可度日,若使每月计口出米,是括民间老稚之储,供吏胥厌饫之口。况浙江一路,去年水患尤甚,民方接踵以告匮乏,加之盐米科扰,益增其苦。上疏请求下令巡盐御史,听民自买,不许计口分派。又建议对来朝的地方宫中确有“廉能恺悌、治行超群”者,皇帝要亲自接见嘉奖,考绩期满后举荐擢用。又说:府州县官九年考满,在任多买田置产,娶妻立籍,恐调迁别处,要挟百姓挽留,弊端甚多,要严加覆核,肘徇私要加罪。这些建议,大都被采纳施行。
正统九年(1444),右都御史王文巡视延绥,发现定边营都督佥事王祯、同知黄真等失律,予以弹劾,王祯等反诬王文。朝廷派鲍辉前往查勘。他抱着“素心不为尘氛染,尺度深期杠直分”之志,实事求是,终于在查勘中,发现边将擅自役使军士,侵占屯田,亏空军储,废弃戍守,提出革弊意见。后又建议对内地防御工作应予整顿,以示安不忘危。
英宗正统时,瓦刺部首领脱欢统一了蒙古诸部。脱欢死后,其子也先继续扩充实力,准备进攻明朝。操军政大权的宦官王振接受瓦刺贿赂,私营兵器与瓦剌贸易。翰林侍讲刘球上疏指出瓦剌“包藏祸心”,应加强防御,但因疏中触犯王振,下狱被杀。鲍辉发现瓦刺入贡使者,每次回去时都大量收购“釜鬲鞍辔”,这是加强武装的措施,上疏请禁止。“土木之变”后,大家都佩服他有先见之明。
正统十四年(1449),也先发动瓦刺军四路南犯,大同告警。面对瓦剌的军事威胁,王振调动三大营军士50万,挟英宗亲征。朝臣交章上谏,悉不听。鲍辉奋然而起说:“事急矣。”手疏伏奏于辇前说:“夷狄反复,固其常性,边将不戒于谋,小致挫衄,为今计者,不过命材干大臣行边督战,自应得当。奈何以万乘之主下与角力哉?陛下纵不自爱,如宗庙社稷何?”王振从旁边骂道:“军国大事,尔小臣何知!”立即命起驾,并令辉督右掖军兼纪录战功。英宗、王振等到了大同。兵未交锋就打算从蔚州撤退,中途又折往宣化。行至土木堡,为瓦刺军所袭,英宗被俘,王振为乱军所杀,明军全军覆没,鲍辉身中流矢殉国。
著有《会台啸稿》,已佚。
鲍靖字仲雍,号勉斋。属鲍氏龙泉支系,浙江平阳人。景泰五年(1454)进士,授福建南靖知县。
鲍麒字仲瑞,号恕庵,忠谏名臣鲍辉从子,浙江平阳人。成化五年巳丑(1465)进士。授工部主事。芜湖抽分,雅持清操,按岁比常数多千余金,悉输之帑。擢本部员外郎,转正郎。著有《壁经要略》。
鲍凤字仲彩,号时庵,鲍辉子。浙江平阳人。授福建寿宁知县。
分享按钮>>文苑12期 《歙县志》中蜀源鲍氏继恩堂名人
>>文苑12期 山东长山鲍氏名人